top of page

[SPSS] 重複量數(Repeated measures)基本操作與解讀

已更新:2022年11月28日


重複量數,或者稱重複測量(repeated measures)設計,用於了解同一組受試者在接受多次測量後,這些測量分數彼此間的差異,

重點並不是在比較受試者間的差異,而是受試者"自己"於不同時間點的分數差異.

我們以下列例子作演練:

9位受試者在經過week1與week2的基準線測量,得到其偏頭痛的持續時間後,做了三週減緩偏頭痛的訓練,

並得到week3.week4.week5的測量分數.

若想知道這些受試者,他們在五週間的分數是否有明顯變化,(也許是期待受了減緩訓練後,偏頭痛的持續時間會大幅降低)

那我們就可以使用重複測量設計.

 

不同於以往我們在SPSS中常使用的資料key in模式,

像是:

1 21

1 20

1 17

.

.

2 22

2 19

.

.

在重複量數中,我們並不把五週的成績排在同一行變項,而是採取較直觀的方式key in,如下圖:

從分析→一般線性模式→重複量數,

在本例中,我們比較想知道的是每一個受試者,自己在五週當中的變化,是否有明顯差異,這就是受試者"內"因子,

筆者在此將這個因子取名為weeks(但名稱非硬性,可自行決定),共有五個水準個數(五週).

然後按新增,下面的框框就會出現weeks(5),接著從左下角的"定義"進去.

在受試者內變數中將會出現 ___?__(1) ___?___(2) 等共5個空格(會出現5個空格是因為將水準個數定為5的關係)

把week1, week2, week3, week4, week依序放入,一個蘿蔔一個坑.

從選項進入,我們可以選擇顯示平均數,與比較主效果(如果五週分數真的有差異,我們才能知道是哪幾週彼此間有差異)

繼續,按確定,數據就出來囉!!

本例是屬於單因子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,因此多變量檢定結果沒有太大的意義,此報表可以略過.

接著,球型檢定欄顯示p=.537,符合變異數同質性假設,以下分析結果我們就可以參考"假設為球形"那欄.

受試者內效應項的檢定,"假設為球形"那欄,顯示9位受試者在這5週的分數是有明顯變化的,p=.000

至於是哪幾組的分數不同呢?我們由平均數可以看出,在基準線測量時,受試者偏頭痛的時間是比較長的,

經過減緩訓練後,後三週偏頭痛持續時間大幅下降.由成對比較可看出,week3和week4的下降幅度有差異,

但到了week5已經呈現持平狀態.

此外,由受試者間效應項的檢定,也可以了解本次9位受試者的分數也有明顯個別差異.

 

畫圖表(一): weeks的變化

這張圖可以跟著上面的數據一起跑,只需要多加一個步驟:

分析→一般線性模式→重複量數→圖形. 將weeks放入水平軸,按新增→繼續. 按確定,執行分析就會出現.

畫圖表(二):sbjects的變化

這張圖要另外跑,在這個步驟中,上述的那些數據是跑不出來的.

分析→一般線性模式→重複量數,在此要先將id(也就是受試者的編號)放入受試者"間"的因子

進入圖形,才能在左邊的框框中看到id這個變項出現,將weeks放入水平軸,id放入個別線(有9個人就會出現9條線),

按新增→繼續. 按確定,執行分析就會出現.

 

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幫到各位喔,祝大家研究順利^^

#SPSS #Statistics #Academic

28,604 次查看0 則留言